应对流感 中药防治效果佳——市妇幼保健院 “爆
“咳咳咳,医生我咳嗽已经好几天了。”近三个月以来,类似的声音在医院并不少见。十堰市各大医院的门诊患者增加,咳嗽、流涕、发烧占多数,有时还能见到一人感冒传染全家,经医生诊断,这就是传说中的“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人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与普通感冒的病因不同。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季节性,在十堰市,每年的冬春季就是高发期,同时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提起流感,很多市民忌惮甚至害怕,担心自己也“中招”。对此,记者来到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详细了解了关于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流感传播不容忽视 及时就诊是关键
“医生,我现在感觉全身乏力,还不停地咳嗽。”19日上午,记者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遇到了一位前来看病的患者徐先生。徐先生说,原本家中只有6岁的孩子出现了感冒症状,当初并不认为这是“大事”,哪成想,孩子一直高烧不退送往医院治疗,夫妻两人也出现了感冒症状,咳嗽不停,还不时感觉全身没有力气。
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陈秋萍根据徐先生描述的症状后确诊为流行性感冒,也就是常说的“流感”。流感具有突然发生、迅速蔓延的特点,陈秋平告诉记者,一般通过飞沫或是亲密接触后传播,在2-3周左右到达发病高峰期,3-4周左右症状会慢慢消失。
徐先生说:“一直以来我非常相信中医,生病很少打针,所以这次感冒我也来中医科看看。”随后,陈秋平为徐先生开了一张处方单,只需要定时服用医院特制的“抗流感汤”便可逐渐恢复。
陈秋萍说,徐先生目前的症状不算严重,只要按时服用药物便可恢复。一旦被传染了流感切不可忽视。 “在医院里,有不少患者因前期感冒不注意,随后出现并发症,转为肺炎、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到那时就只能建议患者住院治疗。”陈秋平告诉记者,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关键。
对症下药 市妇幼保健院推出“抗流感汤”
中医有千年的历史积淀,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流感就以“伤寒”为诊断,在预防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处方、药物。
2018年11月20日,在国家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推荐的药物中,中成药和中药方共达13种之多,而抗病毒西药仅3种!由此可见,中药在抗流感上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秋萍告诉记者,近3个月以来,不仅医院门诊、输液室出现“超载”现象,中医科也有不少患者前来就诊。对此,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在1月23日推出“抗流感汤”。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总发放2642袋,超过200人次服用,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两周前出现流感症状的王女士就是“抗流感汤”的受益人之一。王女士告诉记者,不久前的一个早上,自己出现嗓子疼、胸口闷等症状,连做吞咽动作时都觉得疼痛不已。原本打算去上班的她感觉身体有些支撑不了,只好前来医院就诊,陈秋平针对此症状,为她开了3袋“抗流感汤”。
“喝完第一袋后感觉身体轻松不少,虽然声音还有些沙哑,但吞咽已经不感觉疼痛了,连续喝完3袋后,我现在感冒已经好了。”王女士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没想到中药竟有这么快效果。
“别小看这袋汤药,它含有金银花、板蓝根、菊花、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安全无毒、口感上佳、清香回甜,老少皆宜、防治均可,尤其是易感冒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患者,更应该服用,既能避免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还能治疗病症,一举两得。”陈秋平告诉记者。
该汤药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适用于已经患有感冒的人群,未感冒的人群也同样适用,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冬春季流感高发 应注意个人卫生
陈秋萍提醒,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而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之一是在每年的9月-11月接种流感疫苗;此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口众多的密集场所,勤洗手;防寒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一旦家中有人出现感冒症状,尽量减少密切接触。
此外,家里开暖气、空调一定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温暖湿润,多喝水和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当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导致严重后果。
【专家简介】陈秋萍: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中国针灸学会委员。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擅长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月经不调、盆腔炎、输卵管不通等妇科疾病;擅长中医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擅长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